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香港居然还有这样地方啊!----笼屋居民的生活(图)

1 已有 3859 次阅读  2008-09-24 13:48
  

香港“笼民”
“屈指算来,人往笼屋已经超过三十年咯”。78岁的邰永坡从笼屋里“猫”出身来,哆嗦着点燃卷烟。
“笼屋”是罐头沙丁鱼似的贫民窟,众多老弱贫苦人聚集在旧楼床位,各以铁丝网围住,一张床位犹如一座笼子,“笼民”因此而得名。
五、六十年代,搭木屋居住是香港贫民解决居所问题的重要途径。当时有30万木屋居民,半数是香港出生的家庭,或者是1946年以前便一直住在香港的。六十年代,木屋居民增加到80万。山区的木屋居民,每500人用一公共自来水管,100人共享一个木盖粪坑,遍地垃圾,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1971年,香港一家报纸报道:在九龙一间15英尺乘35英尺的楼宇内住上50人,平均每人占地0.5平方英尺,连一口棺材的大小也不如。以上说的属最坏的例子;一般情况是:小康之家住一个单位(二房或三房一厅);中下收入的租住一个房间;经济条件差的只好租住一个床位。
一个不足两平方米的单人床,用铁网封闭上锁就是一个不至于流浪街头的家。里面除了床具还有生活用品、个人的全部家当。有些“笼屋”里的人早上锁好自己的铁笼,走在上班的路上一样是西装革履行色匆匆的上班族甚至是一位赶往写字楼的白领港人。
“香港的房子太贵了,普通人终其一生也买不起一套房子。”邰永坡三十年前失业后,每月依赖约2300元综援过活,“从当初的5、6元港币到今日的1200元港币,‘笼屋’租金再高下去只能睡大街了。”
1997年10月,董建华在回归上任后第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按照香港长远人口及住屋需求,每年兴建8.5万套住宅,作为长远的建屋目标。
香港政府从1998年开始实施《床位寓所条例》,改善并减少“笼屋”。据政府数字,目前有近千人居住在“笼屋”中,而社会福利组织则称,居住在“笼屋”的人数不少于四千人。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