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转载:早教不是攀比高消费

1 已有 437 次阅读  2009-12-17 16:11

最近新浪的热门话题就是:年终总结早教花了多少钱。而我也正好前段时间带了优去试听了一节早教课,就忍不住就此话题来发表一下我的个人观点。

 

上个周末,应朋友之邀去听一节音乐课,本来我以为是舞蹈课的,我很好奇优跳舞的样子就一起来了,来了才知就是一节培养孩子乐感的课,说是培养乐感,也不过是老师偶尔弹一下琴,放一小段音乐听一听,中间还是上课的成分多,内容不过是妈妈和宝宝们拉起手,老师弹琴时就跟着音乐走,不弹时就停下来,放音乐时,孩子用手随着节奏点手指,或是用滑步跟着节奏跳舞,中间就是讲圣诞节的故事,还给小朋友们发礼物,还有就是撕纸,并用脚丫去踩纸,优表现的都很落落大方,老师讲故事时,还自己跑到老师跟前去听,老师让每个小朋友去领一样颜色的两个沙求球时她也领对了,是一对黄色的。但我想说的是,短短45分钟的课,安排的太紧凑了,比如优刚拿起小沙球玩得正欢时,老师又让小朋友都把球放回原处,对于撕纸这样的游戏优早就过了这个敏感期了,优大概是在7个多月时就疯狂的迷上了撕纸,我并没怎么制止,我想除非是你的孩子在她还很小有撕纸兴趣时,你横加阻拦,否则一般2岁多的孩子对这种游戏是提不起兴趣的,至少不会像她小时候那么能令她兴奋,优就对这个没多大的兴趣。这节课是原价120,折后是78元一节课,综上所述,我肯定是不会报,而我的朋友就很心动,她其实已经报了金宝贝的课了,我实在觉得有点重复了,这个早教课时见仁见智的问题,我尊重我的朋友,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她。

 

其实优不是第一次听早教课了,最早在优还只有8个多月时,我也是在朋友的带领下,参加了一早教课,那次我是带了钱去的,可是课上老师竟教给他们这么小的孩子认字,我当时就放弃了,这与我的早教观念大相径庭。

 

还有次,也是跟着朋友去试听,好像是新爱婴的早教课,45分钟的课,优只坚持了20分钟,因为她恋着另一间屋子的各种好玩的器械,优从小就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我不想因为所谓的早教而压抑她的这份天性,这次早教也没有报成。

 

不上早教课,其实原因有很多:

 

第一: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源于我这个全职妈妈的自信,我自信没有一个早教机构能像我一样的了解我的女儿,像我一样的一对一的关注她,早教机构里的老师教育我的女儿只是一份工作,而我的出发点是源于我对女儿的爱,我的孩子我做主。

 

第二:是因为我看了很多的早教书,对我影响最深的有三本,一本是《发现母亲》,这本书并没有告诉我们作为妈妈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只是告诉我们作为母亲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人生的头三年,怎么强调她的重要性都不过分,一本是《从出生到三岁》,这本书主要是说,要给孩子坚定而深沉的爱,既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又要防止把孩子过度宠坏,作者还着重讲了,在孩子三岁前,最需要的是一对一的呵护,而不是过早的把她放到集体中,最后一本是《一岁就上常青藤》,这本书我是最后才看的,但我发现作者的育儿观点和我不谋而合,他指出,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为她阅读,和孩子不断的进行有效的沟通,鼓励孩子的创作想性思维而不是简单的背诵。因为我看了这些书教育起优来充满自信,也因为受他们观点的影响而排斥早教课。

 

第三:我认为现在的早教课商业味太重,而又过分夸大了其功效,仿佛上了早教课的孩子就一定会领跑在起跑线上,就一定会比不上早教课的孩子聪明多少,想通过区区45分钟就赢在起跑线上,不过是家长的一厢情愿,何况真正的赢家是赢在终点而不是起点,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做早教课的试验品。

 

第四:也是最需要强调的一点,真正的教育是不着痕迹,润物细无声的,它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早教就是让孩子参与到你的生活中来,以身作则,不断的完善自己,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还有很多的家长上早教课源于一种攀比,我在上音乐课时,就有一位妈妈问我优在哪上的早教课,我如实回答没有,她无不骄傲的说,我们女儿从7个月就在东方爱英上课了,说实话,我真没看出她女儿比优优秀到哪里,是因为她不敬在先,我才这样口出不逊的,我一般不会拿优和别的孩子去比,优在我心里本来就是独一无二的,但优确实各方面发展都不错,优开朗,大方,独立,有主见,没有参加过早教课的优,知道玩耍时和小朋友分享,知道在玩滑梯时,要排队,早教课都在宣传可以让孩子尽快融入集体,但我的体验是,在短短45分钟里,老师要赶着把课授完,孩子和孩子之间根本做不到任何的交流,而在我看来,带优去有小孩的朋友家里做客,带优去诸如肯德基这样的地方玩滑梯,都是教给她怎样与小朋友相处的机会,优也因此学会了分享和等待,优一直都是一个容易相处的孩子,只要你不去攻击她。

 

至于优的早教费用我没有细算过,我一直是坚持女孩要富养的,但这也应有个度,孩子从小过的太舒适了,对她将来未必见得就是一件好事,我认为这个消费应该是量力而行的,教育孩子家长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与其为了供孩子上高额的早教课,而去拼命赚钱,不如花时间陪伴孩子左右,其实孩子要得原本就不多。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