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小儿发热退烧方法

8 已有 589 次阅读  2009-08-08 17:02   标签小儿  退烧  发热 
一\物理降温法

发热是由于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升高而出现产热增多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上升的现象。多为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利于疾病恢复。只有在易出现发热惊厥的小儿或肛温在39℃以上时,可用非甾体类解热药物如扑热息痛、布洛芬等,多有良好的退热效果。在体温高于41℃的紧急情况下急需迅速降低体温时,可以使用物理降温。但要注意避风,并要随时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通常体温降到38℃即可。如出现皮肤发花等异常情况,应停止物理降温。
1. 辐射降温法:小儿高热时,若周围环境温度不很冷,采用揭去被子、解开衣服等是促进人体散热的最好方法。主要适用于新生儿。
2. 温水降温法
1) 温水擦浴:解开患儿衣服,如室温在22℃以上可脱去所有衣服。用小毛巾在温水(32-34℃)中浸透,给患儿进行擦浴,持续擦洗前额、枕部、颈部、腋窝、腹股沟部等大血管流经处及四肢20min左右。
2) 温水洗浴:将门窗关好,不可有对流风或直吹风,室温在24~26℃之间,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托起关肩部,身体卧于盆中,时间以5~10min为宜,半小时后测体温。注意:水温不可过冷或过热,浴中需加水时应在远离患儿处搅动。病情重及精神、面色、呼吸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
3) 温湿敷:30度左右温水沾湿大毛巾。注意事项同上。按着热的扩散原理,随孩子的大小,用小毛巾或大毛巾浸泡于低于病儿体温1~2度的温水中,拧干后辅放在患儿的胸腹部,或裹住患儿身体,只需露出面部及足底约10min左右更换一次。如病儿脸色发紫、发抖、四肢发凉时,应停止使用。
4) 温水浸足法:用低于体温2℃~3℃的温水浸足30min。
2. 冷敷降温法:温水降温法及解热剂无效时,在应用冬眠灵的基础上使用。
1) 冷湿敷法:将毛巾浸湿在冰水或冷水中后拧成半干,将毛巾放在病孩头上,待毛巾变暖后更换,两块小毛巾可交替使用。高热时还可以放在额部、腋下、大腿根部。
2) 冰敷法:将10%盐水冰袋外边用布包好,将冰袋按平,置于前额或置于枕后,如没有冰袋可将10%盐水放于热水袋或双层塑料袋中冰冻后应用,情况紧急时也可用冰棍代替。注意:皮肤和冰袋之间要用毛巾或手绢隔开,以免患儿不舒服或局部组织冻伤。胸部和腹部不可放冰袋,以防止心率减慢或腹泻。
3) 酒精擦浴:酒精是一种挥发性液体,同时也具有刺激皮肤血管使之扩张的作用,从而有利于热量的发散,可将纱布浸透在30~50%的酒精或白酒中(加等量温水或加热到30℃左右),拧成半干后进行擦浴。按全身方向如下,上肢:腋下→颈侧→上臂外侧→手背;腋下→上臂内侧→手心;下肢:侧髋部→大腿外测→足背;腹股沟→大腿内侧。注意:   ①3岁以下不应用;②胸腹部不可擦,以免引起心率减慢及腹泻;③动作要轻柔,皮肤擦至发红为宜,不要将皮肤擦破。
4) 冷盐水灌肠:婴幼儿用冷盐水150-300ml,儿童用300-500ml,冷盐水温度为20℃左右。
二、38.5度以下,选择物理降温。
降低周围环境温度,
如为新生儿,可以松开包被,降低温箱温度。大一点儿童可以用冷毛巾湿敷额头。甚至温水浴。
三、38.5度以上,可以选择
物理降温
1、冰袋敷额头或其他部位
2、冰枕头部
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
APC、泰诺林退热口服液,甚至感冒冲剂也有退热作用。
高热达39.度以上者,可以考虑用
1、双氯酚酸钠纳肛,效果不错 2、肌注退热药物,如复方氨基比林
3、冰盐水灌肠,也有很好的降温作用
如果高热40度伴有抽筋者,一定要考虑用冬眠药物,否则很难有效果。
冬眠药物为:
1、氯丙嗪和异丙嗪,各1mg/kg,肌注,效果不错。
四、综合退热
1、温水擦浴+口服泰诺林+安乃近滴鼻
2、来比林+地塞米松(哮喘或可疑病毒感染者慎用)
3、来比林+异丙嗪肌注(有哮喘或癫痫病者忌用)
4、柴胡+泰诺林+温水擦浴(适用较广,尤其G-6-PD缺乏者)
5、口服美林(含布洛芬)+温水擦浴(体温39度左右,家属不同意肌注和静推的)
6、使用以上办法后,高热不退的,氯丙嗪和异丙嗪,各1mg/kg,肌注+冰敷也可用鲁米那代替复方冬眠灵(即氯丙嗪和异丙嗪),最后也可考虑用地塞米松。
7、有抽搐者,首选安定+来比林+地塞米松+冰敷。有抽搐史者可早用鲁米那预防。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