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学会以慈爱代替忿怒

[成长记录] 已有 163 次阅读  2012-06-13 11:15
对他人心生忿恨,是我们所能体验最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如果我们生气的对象是物体,这种情绪是微弱的、不重要的,而且不会深深地烙印在心底。就在我们对于某人的忿怒爆发之前,似乎完全没有改变的可能时,唯有以慈爱代替忿怒才能够改变。人们时常理直气壮地说:“我都在气头上了,怎么还能够给那个人慈爱?”
   
这时候就必须有一些心理上的技巧。也就是说,了解忿怒是毫无用处的。忿怒不但会令自己不悦,更会造成他人的不悦。不仅如此,忿怒也造成心灵上的缺口,让忿怒越来越容易出现。这也就是我们为何时常发现,有些长者的脾气相当怪异的原因,在他们身旁发生的每件事物都变得不和谐,因为他们心灵中负面的缺口,已经深到无法填平的程度,所以他们再也无法得到快乐。
   
了解了这些危险之后,当面对着令我们感到气愤的人之时,要记得试着往那个人曾说过或曾做过美好的方面去想。这样子做是很有效的,因为只要我们对于此人的认识够深,应该能够想起历于他美好的一面。每个人都偶尔做过好事,在他们心中也都会有善心,要将这些讯息牢记在我们心中
   
如果我们已经忿怒到无法想起他们任何良善的一面,那么就记得忿怒者的行为总是极为低劣的。一个快乐的人,他的行为或言语总是令人感到愉快,而不会使他人生气。所以,你所气愤的人们,明显地会感受到不悦,他们也正在受苦。无论他们是受着肉体上的病苦,或是未曾听闻佛法而受苦;对于受苦的众生,都应该生起悲心。或许他们不知道为何要受苦,不过没有关系,要对他们生起悲心。
   
如果我们不但忿怒到无法想起他们任何良善的一面,而且也无法体谅他们的苦楚,我们还能够试着以一位母亲的心态对待他们。他们的母亲当然会疼爱他们。如果我们对于佛陀的教诲能够有任何的理解,如同(慈悲经)所宣扬的内容,就能够知道凡为人母,必定对自己的孩子疼爱有加,我们也试着将母爱充满我们的心灵。  
   
所有心灵上的改变都是会有成果的,或许每次都要花点时间才会成功,但是只要不断地练习,养成一种习惯,当成为后天养成的天性,就能够改变我们原本的天性了。忿怒,虽然还是出现,但不再具有重要性和威胁性,因为我们已经学会去改变了。     
   
若能抑忿发,如止急行车,是名善御者,余为执缰人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