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谢老师讲道德经

1 已有 214 次阅读  2010-05-15 21:06   标签道德经  老师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期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章说说对工作的理解-----不可将咨询理论当成真理。其实人心亦是道,而用言语描述出来之后,难免有不能说尽之处,如果学了哪门子理论,就把这个当成真理,去将人复杂的心理框入其中,自然会有失误。所有的理论是强名之的一个角度,一个工具,可用之却不可为之所困。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变化的,只有放下心中的执念,才能理解这其中的变化之道。  切忌动不动就把别人贴上“童年创伤”“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抑郁症”等等的标签,一者无助人之效,二者思维亦受限其中。有的时候,放下命名,对他人从混沌中去探索往往更能得其完整面貌。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事,在没有人的意识出现之前原本是没有什么好坏善恶之分的,万物的生灭发展都有其自然规律。正是人的意识有限,为了简单的看待世界,以自己的角度而分辩出了好与坏,善与恶。

要有好的东西,那一定得伴随着坏的。要有善的人,那一定得有恶的人。如果自己一心只要好的,要消除坏的,这就陷入了一个陷阱,容易引发许多问题。

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一个这样的例子,希特勒某种意义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是一受达尔文社会论影响颇深的人,他将人分成了优劣,为了保护优等民族,而准备将他认为的劣等民族给消灭。相信,每个人都会觉得,人种没有优劣之分,存在着,都应该被尊重和接纳。

例二:现代人个性中,强迫特点明显,渴望生活中事事物物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一旦不如意便焦虑、沮丧、愤怒。以一己之念要求外界配合。不能接受万物自有规律的现实,结果求安宁而不可得。比如,高考焦虑,本身来说,高考就是一件会让人焦虑的事,也自然可能会有相关反应,如睡眠不好。如果以这个问题,硬要逼自己不焦虑,睡得好,结果只能是越来越身陷其中。

例三:情感冲突,现代人在亲密关系中能持续的时间已是越来越短了。其中之一便是分辩心,以自己的角度区分出了好坏善恶,而忘了万物发展的本来差异,于是乎,短暂的亲密之后就开始了对错之争。想想,这也同时是一个成长的时机,争夺之后如果能放下对错,遵重差异,那么也意味着自己看世界的角度有了变化。

 

世事发展本有内在规律,尽可能放下分辩心,而观其本来面目。当然,人的意识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两极,那么就试着在欣赏善的同时,也理解不善,理解许多事是善恶一体的。

对身边的人,少一些言辞上的指导,尊重他的本性。这也是常说的尊重界限,不侵入他人的界限,也为自己的界限承担责任。

功成弗居,每一件事的结果,当你得到之后,就在开始失去。荣耀到了顶峰,就会开始走下坡路,愈是在意这份结果,愈难忍受这份失去,抱怨愤怒也就由此而生,安宁也随之失去。只有学会享受过程,不执于结果,你的感悟才不会失去。

如果还是放不下怎么办?没关系的,你面前还会有更多的“得到--失去”的事情让你体会,一直到你体悟明白为止。就当是门功课。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