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亲子关爱, 赢在未来

1 [家教早教] 已有 417 次阅读  2011-08-19 15:37   标签公益  教育  亲子 

亲子关爱, 赢在未来

——广州“亲子2.0沙龙”札记

 

“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才能教育小孩。”——中国学前教育奠基人陈鹤琴。

816下午,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一楼咖啡厅温馨典雅“亲子2.0沙龙”从14点持续到17点,历时3个小时。本次沙龙由公益2.0(深圳)研究会()发起和举办。参加本次沙龙的有华南师大学前教育博士生导师袁爱玲教授、广东省家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哈英敏先生、广州大学社会学博士方英老师、灯塔计划秘书长甘宁女士等20多人。

“为了共同的目标,为了孩子,今天我们相聚到一起;我很高兴以一个理论工作者和家长的双重身份与大家探讨亲子教育方面的知识”。沙龙一开始,袁爱玲教授向大家讲述其女儿的成长过程,分享践行亲子教育的亲身体验。教授指出,一定要抓住孩子成长时的敏感期,在较早的阶段教会她学习。抓住敏感期,孩子教育就能多、快、好、省;错过敏感期,则是少、慢、差、费。孩子成功与否,家长是最直接的责任人和利益攸关方,因此,袁教授强调亲子教育要花大力气教育家长;呼吁早教机构把教育的重点从孩子转向家长。

哈英敏先生从事早教10多年,坦言对以下2点很忧虑,一是拔苗助长,把小孩的培养成人化;一是幼教过早的课程化。哈先生以画圆圈为例,本来在100个孩子的眼里会有100种认知和答案,但一进入课堂和课本,则只有1个答案,都念做“O”。“我们不能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教育的本质是开发孩子的潜能,因材施教,顺势而为。” 哈先生同时指出,公益在亲子教育上大有可为,希望有更多的公益组织和社会资源关注早教、助推早教,救济有困难的家庭,帮助在育儿方面有缺失的父母。

缅怀先贤,学习前辈,公益2.0研究会()的王祖总干事以“从陈鹤琴的活教育谈起”为题,阐述陈鹤琴先生的早教理念,“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才能教育小孩”;陈鹤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身体力行,创办中国最早的幼教学堂和幼师学校,践行“活教育”理念,传播“活教育”火种。王祖同时也向大家介绍了哈佛多元智能的创始人Gardner先生。“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要传灯陈鹤琴,努力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亲子2.0,即推进早教作为公民社会责任;家庭教育为早教的重要环节;信息化助力早教飞跃。”

怀着对孩子的责任和爱,与会者献计献策,各抒己见。

如何利用目前最热门的移动互联网来助推亲子早教? 莱科公司的郭洁姗给出了答案。以三元理论为指导,以移动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健康、科技、快乐、绿色”的育儿新风尚;从家长教育入手,结合社会法律支持,让机构、社会、家长三元素共同给力以儿童为中心的早教事业。“开车需要考驾照,家长也需考牌照,每一对夫妻只有考取父母牌照才有资格做爸爸妈妈。”郭洁姗还向大家展示了莱科近期开发的“移动亲子园”,即通过“移动终端+互联网”的形式,让亲子教育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移动亲子园”充分汲取了国内外先进早教理念,以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哈佛多元智能及蒙台梭利婴幼儿敏感期等为理论指导,精心编排,寓教于乐;包括“早教中心、养育宝典和亲子互动”三大块;并为亲子机构和公益组织免费定制个性化需求, 全面提升亲子信息化水平。

“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清楚社会生产的过程,例如你告诉孩子没米了,他会说到商店买就是,但不知道米是种出来的。”来自广州大学的方英老师提出亲子教育的“职业见习日”,即让孩子到父母工作的单位去见习、游玩,让他们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体验劳动生产的苦乐;从而增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让孩子不被五光十色的消费世界所包围。

本次沙龙,大家深化3个共识,一是亲子教育首先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二是教育的本质在于因材施教;三是充分尊重孩子,亲子教育更多的是亲子生活。10多位全职妈妈、准爸准妈前来观摩学习。

咖啡厅墙上的大屏幕不时插播陈鹤琴生平纪录片。如果陈先生在天有灵,看到今天的场面,不知道他会不会感到欣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88,国务院颁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儿童是人类的未来,中华民族的未来,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陈鹤琴先生和袁爱玲教授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作为年轻的亲子教育践行者,我们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沙龙临近结束时,以甘宁女士为代表的新一代早教从业者表达了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