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当前儿童教育的三大矛盾(摘录)

已有 359 次阅读  2010-03-29 11:02   标签儿童教育  摘录  矛盾 
   这篇文章是我在《家长报》上发现的,作者叫李兵,是《武汉晚报》“晚报家长会”“名师课堂”策划人 。
   我觉得他所指出的三大矛盾是现今家庭当中广泛存在的,也是家长们所不自知的(大都以为是正常的),所以特摘录在此和所有妈咪共享、共勉!!!!
    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最热的话题之一,如何在应试教育时代把握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从孩子幼小时就建立起健康成长的社会生态环境,如何培养少儿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始终是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我主持策划的“晚报家长会”“名师课堂”等教育系列活动,几乎场场爆棚,每每聆听那一个个令人揪心的难题个案,我切身的感悟到,一切教育问题的积重难返都源于儿童早期教育的缺失。
    因工作关系,也源于我自己也是一个5岁孩子的父亲,使我得以能与尹邓安、杜耀辉、陶开宏等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蒋方舟、张白渺等天才少年的父母;东方金子塔等知名儿童教育培训学校的老师;以及那些被儿童教育各种问题困惑的普通家长们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深深地感到当前儿童教育存在的三大矛盾。
    一、爱子之情殷切与亲子平等交流不足的矛盾。
    今天的城市家庭的孩子,普遍都是独生子女,不论男孩女孩,父母乃至爷爷奶奶,都对之寄予厚望,早早地为孩子进行了人生规划。生活上,极力满足,学习上,舍得投入;爱子爱女之情殷切,溢于言表。但是却常常很少和孩子作平等交流。最近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城市,家长(主要指父母)与孩子(少儿)日均交流、游戏时间不到1小时,尤其是父亲;在有限的交流中,又多是指令性的要求,和敷衍式的赞美。长此以往,代沟的形成,理解的阻碍也就自然而然。
    这里提倡的平等交流,就是要将自己的视线和智力放低到与孩子同等的水平,因其乐而乐,因其愁而愁,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作孩子的每一伙伴,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进进入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地因势利导,实现长效的教育。
    二、重视孩子技能培养与忽略孩子性格与习惯培养的矛盾。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从3岁以后便丧失了自主休闲的自由,从幼儿园中大班到小学中低年级,各种英语、钢琴、绘画之类兴趣班排得满满的;初中以后,又是学期有时,培优不止。而这一切,又都与技能培养有关,当然我极力赞同当孩子在某一方面呈现出天赋的苗头时,去极力栽培他,如朗朗之父对朗朗的督促;但我绝对怀疑那些广泛的、大面积的、带有极强攀比情绪的上兴趣班、培优的实际意义,我也几乎可以肯定真正能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的是其性格与习惯培养,而这此绝对不会来自于那一个兴趣班、或那一堂培优课,而是来于家长长期的言传身教和无比耐心的循循善诱。
    以培养学习习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东方金子塔儿童潜能培训学校,最新第三方调查数据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在其学校接受习惯能力培训的幼儿,上学后,其接受课堂教育的知识吸收能力和自律性强于那些曾接受一般技能掊优的同龄儿童,同时在性格的表现上也呈现开放开朗的特征,这说明从成人成才的教育来看,注重儿童性格与习惯培养比一味强调孩子技能培养有着后来居上的实际功效。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幼儿园不能办培训班,中小学校不能擅自加课,其初衷也是如此,只有减负才能增效!禁止乱收费倒是其次。我也曾采访过许多高考状元,很少是由课外培训培养出来的,日常做作业也很少通宵达旦,成功皆源自于从小培养出来的良好习惯。
    三、儿童教育理论的多元泛滥与孩子培养专业投入的不足的矛盾。
    随便走进那家书店,关于儿童教育的理论书籍都是蔚为大观,儿童教育已是当今显学,但是坦率地说,这些书籍的价值主要在于启迪我们的教育观点,具体在自家孩子的身上,还必须依赖专业老师的指导。在欧美,逾80%的家庭在孩子的培养上聘有专业老师(非专一技能),主要指导家长对孩子制定教育规划,辅助解决孩子成长的实际问题。因为我们每个家长毕竟不是教育专家,教育的实践又不允许试错,针对我国家庭的实际情况,长期坚持听一些尹邓安、杜耀辉、陶宏开等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的讨论,参加他们主办的家长培训班,与他们多交流大有裨益。这也提示了我们的一些教育专业机构要注意自身企业发展方向的与时俱进,适时弥补这一市场空白。
   
分享 举报